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當2010年的腳步悄然踏入5月,石榴正紅,樓市更紅,驀然回首,卻發(fā)現這一幕恍如2008年的5月重現。
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與接踵而來的金融危機波及全球;2010年,歐洲債務危機陰霾彌漫,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不安。
2008年,股市盛極而衰,從牛氣沖天呈自由落體式跌入大熊市;2010年,股市從年初曙光乍現、牛市漸起,到年中再度跌宕起伏、陰晴不定。
2008年,50年一遇的雪災、汶川大地震不期而至,舉國同殤;2010年,西南旱災、玉樹大地震接踵而來,中國國旗第二次為平民而降。
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世矚目,成功落幕;2010年,上海世博會耀世登場,廣州亞運會萬眾期待。
2008年,房地產經過多年瘋狂拉升之后,政府出手調控房價;2010年,經歷了2009年報復性反彈后到達歷史新高,政府也隨之出臺了“新國十條”劍指投機。
2008年,一開年陶瓷行業(yè)形勢大好,7月起形勢卻戲劇性地急轉直下;2010年,開年后陶瓷行業(yè)同樣一片欣欣向榮,但2010年下半年……?
種種跡象仿佛在冥冥之中警示,我們是否正在又一次回到2008年?2008年的驚心歷程又是否正在暗示著2010年我們對陶業(yè)形勢的估計過于樂觀?
2010年初的時候,大家都在討論今年的走勢,面對2009年突如而來的小陽春,樂觀興奮的情緒普遍占了上風。整個行業(yè)都加快了戰(zhàn)略擴張的步伐,擴大規(guī)模、提升產能、深挖渠道。然而筆者新年伊始就撰文指出,2010濃重迷霧之下,應該保持著謹慎樂觀的態(tài)度。尤其在2010年走過了4個月之后再次審時度勢,可以說陶業(yè)在歌舞升平、熱火朝天的表象中隱憂依然深重。在政府對房地產大動干戈的背景下,危機也許就潛伏在建陶行業(yè)的背后。 “銀行的搖錢樹,GDP的頂梁柱”,雖然是民間戲言,卻足以體現房地產業(yè)對國民經濟無與倫比的強大影響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房地產市場與陶業(yè)更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影響之直接不言而喻。
據2010年5月11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1—4月全國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全國70個大中城市4月房價同比上漲12.8%,其中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5.4%,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上漲17.3%,尤以海口、三亞的新房二手房漲幅為最。4月份當月,商品房銷售面積8051萬平方米,比3月當月減少15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7249萬平方米,減少180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4448億元,比3月當月增加587億元,其中住宅銷售額3846億元,增加553億元。雖然對部分數據的準確性筆者表示懷疑,但仍可發(fā)現“新國十條”的效力正在發(fā)揮,政府與房地產商間博弈的激烈程度也可見一斑。
2008年次貸危機造成的恐慌,對中國來說,更多是前景不確定所帶來的心理危機,而實質上對國內實體經濟影響不大。然而,已經受過危機考驗的中國政府,這次出臺“新國十條”卻是一場主動出擊,房價驚人的報復性反彈已經創(chuàng)造歷史新高,可以說房地產問題已經上升到政治高度,關系到國家安定、社會和諧。縱覽當前房地產局勢,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產商間的博弈錯綜復雜,但在撲朔迷離之中,我們仍可厘清一些思路。
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的目的應當是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政府采取的主要手段是打擊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投機行為,讓住宅回歸到居住的功能。但住房對中國人來說永遠都是最重要的資產之一,也就是說買房與投資是不可分離的。依筆者之見,要想以行政干預抑制房價且不再反彈,首先是必須通過各種稅費調節(jié),增加房屋空置的成本,讓樓宇回歸其使用功能。即使是投資、投機行為,也應該讓房屋回到租賃市場,發(fā)揮居住功能,而不能聽任其大面積囤積空置。其次是必須改變目前政府對土地房產一次性收益的政策,而讓政府與投資者共同持續(xù)享有房地產的增值。
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措施應當更具針對性與公平性。目前政府的調控手段主要是對以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為代表的一二線城市影響較大,而對三四線城市及縣級城市、鄉(xiāng)鎮(zhèn)等影響較小。在行政手段的強力打壓下房地產市場趨冷,一方面確實打壓了投機者的“囂張氣焰”,投資下挫,持幣觀望及套現增多,不少投資投機者轉向其他投資領域,如黃金價格屢創(chuàng)歷史新高。另一方面購房剛性需求被暫時壓制,資金充裕者主動守候觀望,而資金緊張者由于首付大幅上漲,購房計劃不得不擱淺?梢娬桓妥哟蛩赖牟呗哉`傷了不少有住房需求的平民百姓。如何區(qū)別對待、公平處置仍是一個擺在政府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調控后房地產市場走向預測: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尤其是地方經濟,又離不開房地產產業(yè)的巨大拉力。政府一再聲明打壓的是過快上漲的房價和日趨瘋狂的投機、投資行為,可見政府亦不愿看到房地產業(yè)總量下降、整體萎縮,故此房地產業(yè)的結構性調整迫在眉睫。因而一直發(fā)展得不溫不火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商業(yè)、辦公樓宇有望成為新政之下房地產的新綠洲。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1-4月全國房地產市場運行數據也顯示,2010年1到4月辦公樓和商業(yè)營業(yè)用房分別增長106.2%和78.4%,而商品住宅銷售額增長僅為51.5%。
盡管房地產業(yè)的整體局勢尚不甚明朗,目前對陶瓷行業(yè)似乎還沒有產生什么實質性影響,但考慮到其影響力的滯后性,陶瓷企業(yè)也應該未雨綢繆、適時而變,主動調整策略以應對未來市場。針對房地產市場受影響程度的區(qū)域差別及未來的結構性調整,陶瓷企業(yè)首先應放緩產能激進的步伐,產品結構應結合品牌定位,以保障性住房、商業(yè)及辦公樓為主攻目標,發(fā)展中低價位產品和工程用磚。再者,陶瓷企業(yè)的渠道調整也是勢在必行,不僅要夯實工裝渠道,還需渠道下沉,重視未來潛力無限的三四線城市及鄉(xiāng)鎮(zhèn)市場。
政府打壓房地產市場,建陶業(yè)必然是間接受害者,但以陶業(yè)一己之力也無法左右天下大勢。因此,謀定而動,守正出奇,方可應對一切變化與風險。最后,誠愿歷史不再重演,陶業(yè)的2010不要成為再一個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