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要說最流行、最潮流的莫過于“山寨”這一詞兒了。從網(wǎng)絡到現(xiàn)實,從吃穿到玩樂,無處不山寨。山寨手機、山寨電腦、山寨明星、山寨食品、山寨電視、山寨春晚、山寨新聞聯(lián)播、山寨百家講壇、山寨搜索引擎……無一不被雷,無一不被山寨,大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勢?梢娖溆绊懥χ、覆蓋面之廣、使用率之高。
對山寨的評價可謂是多如牛毛,網(wǎng)上一搜,絕對會讓你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還被扣上了模仿、盜版、強盜等帽子,凡是那些能跟山寨扯得上邊的罵詞全給套上了,猶如潑婦罵街。山寨只不過是還沒被名媒正娶,“宋江”還沒被“招安”罷了,只不過是敢于和“主流”叫板罷了,只不過是侵犯了“主流”的利益罷了,有必要興師動眾、上綱上線、群而攻之嗎?不講原則、不講規(guī)矩、不講套路、貼身緊逼,這是山寨行為獨有的特質(zhì),但它能打破傳統(tǒng)、打破壟斷、降低成本、活躍市場、刺激消費有什么不好呢?“不破不立”說得正是這個道理,唯有如此,產(chǎn)品才能創(chuàng)新,消費者才能受益。山寨行為,我看行。這么好的案例,我們的陶企應該多學學才是。假如沒有山寨行為,洋火還能叫火柴嗎?洋油還能叫煤油嗎?洋車還能叫汽車嗎?同樣在我們陶瓷行業(yè)也是如此,雖然我國的制陶歷史淵遠悠久,但作為現(xiàn)代建筑陶瓷來講,當初不也是山寨行為嗎?衛(wèi)浴產(chǎn)品不也是山寨行為嗎?還有我們的窯爐、陶機、壓機、色釉料當初不也是由山寨過渡到自主研發(fā)的嗎?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山寨行為,就沒有我們今天陶瓷行業(yè)的鼎盛,就沒有拋光磚、仿古磚、瓷片、腰線和馬賽克的豐富品種了。
山寨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得以流行,并且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繁衍力,至少說明了他順應了潮流、順應了時代,順應了消費者的需求,將“天時、地利、人和”合為一體,才會有其生存的空間。“蒼蠅不盯無縫的蛋”,話雖說難聽,但也不無道理。誰讓你拿消費者不當回事兒,誰讓你有那么多漏洞讓“宋江”們有機可乘呢?要怪也只能怪自己無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當今世界經(jīng)濟不景氣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的陶瓷企業(yè)要想突破重圍殺出一片新天地來,就必須要學山寨的可取之處,要學它價格為王、需求為王、個性為王、渠道為王的“四大天王”理念;要學它低價格高價值的能力;要學它“平易近人”能與荷包不鼓的普通消費者進行零距離接觸;要學它靈活多變的策略;要學它真正把消費者當上帝的誠心;要學它用敏銳的市場觸覺去感觸客戶的需求;要學它“大小通吃”的本領,甚至連每一個細小的市場都不愿放棄;要學它“強力膠”似的親和力和“巧克力”般的人情味;要學它產(chǎn)品變化多端、不拘一格的形式;要學它獨特的個性魅力和超強的創(chuàng)意能力;要學它如何讓產(chǎn)品迅速滲透到各級市場……要學的東西真是太多了。我們的企業(yè)不要再去忽悠消費者了,不要再去今天裁員明天減薪了,不要再去做無用功了,應該靜下心來做些實事,放下身段傾心研究山寨的精髓,讓企業(yè)重新獲得新生,這才是當務之急。
六十年代“工業(yè)學大慶,農(nóng)業(yè)學大寨”,如今陶瓷要學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