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用專項資金購回 交由陜西耀州窯博物館代藏———
記者從陜西省耀州窯博物館獲悉,由國家文物局從香港征集回歸的宋代耀州窯青釉“大觀”銘文牡丹紋碗,已于13日正式移交給耀州窯博物館,近日將運回陜西耀州窯博物館代藏。
■國家文物局2002年用專項資金從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征集回國
據(jù)了解,這件宋代耀州窯青釉“大觀”銘文牡丹紋碗是北宋徽宗大觀年間耀州窯燒制的貢瓷,也是耀州窯珍貴的代表作之一,2002年國家文物局以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專項資金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征集。此碗器形完整,釉色純正,銘文特殊,彌足珍貴,應(yīng)是宋代宮廷點茶所用之茶盞。大觀碗被征集回國后,一直保存于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
為了讓國寶回歸“故鄉(xiāng)”,陜西耀州窯博物館向國家文物局提出了申請。國家文物局經(jīng)過詳細(xì)考察后最終同意將“大觀”碗交由耀州窯博物館代藏,并于13日與博物館簽署代藏協(xié)議,耀州窯博物館將于近日內(nèi)將這件國寶級瓷器運回陜西收藏。
耀州窯是我國北方民窯的佼佼者,其遺址被列入“十一五”時期國家重點支持的100處大遺址。依托耀州窯遺址建立的耀州窯博物館,已成為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古陶瓷專題博物館。
■大觀碗因銘文特殊而成無價之寶
“無價的!世界上僅此一個。是國家最重要的珍貴文物,屬于一級文物。”國家文物局官員們指著大觀碗欣喜地說。“在我國陶瓷史上,目前發(fā)現(xiàn)帶有紀(jì)年銘文的瓷器只有耀州窯生產(chǎn)過,其中刻有宋代‘熙寧’和‘正和’年號的瓷器都是殘片,而大觀碗是唯一一個刻有宋代‘大觀’年號而又保持完整的瓷器。因為銘文特殊,所以此碗彌足珍貴。此物足以證明耀州窯在宋代與宮廷之間有密切聯(lián)系,是生產(chǎn)貢御品的窯場之一。”中國古陶瓷協(xié)會常務(wù)理事、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禚振西女士說。
中國陶瓷協(xié)會副秘書長、耀州窯博物館館長薛東星說,生產(chǎn)大觀碗的耀州窯是我國宋代八大窯系之一,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該窯創(chuàng)燒于唐代,在北宋達(dá)到鼎盛,此后窯場雖有移動,但燒瓷從未間斷過,制瓷歷史長達(dá)1300余年,這在中國陶瓷史上極為罕見。從上世紀(jì)50年代開始,專家們先后對耀州窯燒制場所進(jìn)行深入研究、保護(hù),并建成耀州窯博物館用來展示。
■國家文物局局長親手交出
13日上午,國家文物局與陜西省、銅川市舉行了大觀碗的交接儀式,當(dāng)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和陜西省委常委、常務(wù)副省長趙正永共同掀起覆蓋在大觀碗上的紅綢時,現(xiàn)場驚嘆聲一片——人們驚訝于大觀碗的精美及古代耀州窯制瓷工藝之先進(jìn)。稍后,國家文物信息咨詢中心主任游慶橋和薛東星簽署交接清單,大觀碗正式由國家文物局移交耀州窯博物館收藏。
薛東星館長顯然有備而來,他手下兩名精干男子從一巨大的旅行包中拿出一個密碼箱來,兩人小心翼翼地將大觀碗放在箱中,然后把鎖緊的密碼箱重新放進(jìn)旅行包內(nèi),隨即乘車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