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業(yè)內外,大家都在熱議金融危機,已成一股時尚;每個人都抱著“不說金融危機,怕別人說自己out date”的想法,加入這一眾說紛紜中來。我相信萬事萬物,總有其斬不斷、理不清的萬般關系;但同時我也很認同毛主席的主次矛盾,當我們毫無重點跟風時,除了滿足口頭上的快感外,我們解決問題了嗎?或我們真的把話題談對了嗎?當我們把話題談錯了,我想我們提出的種種手術方案也就無異于“吃砒霜治感冒”。
所以本人認為:金融危機不應是我們談論的重點,我們應關注的重點在于如何拯救制造業(yè),及如何拯救消費的信心。否則陶瓷界一切的所謂的“自主創(chuàng)新”在大經濟環(huán)境不能得到改變前都是空話。
為什么金融危機不應是我們談論的重點?
本次金融危機發(fā)端于美國,有人說是次貸危機是導火線,本人認為并不為過。但回到本質,本人認為是市場經濟的貪婪,市場經濟是逐利經濟,這種貪婪的本性遇上了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兩相結合終于還是引發(fā)了這次的金融泡沫。
這次金融危機最直接受到影響的中國企業(yè)是中銀、招銀、工商銀等金融機構,還有就是我們的外匯諸備機構,其次是出口型的制造企業(yè)(服務業(yè)事實上受影響度不大,因為中國的服務業(yè)并不成熟)。我們看下歐美國家的金融機構每次有不利消息出現(xiàn)時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一是銀行擠提;二是股票大跌;三是銀行倒閉或被兼并;四是隨之而來的信貸危機然后實質影響實體經濟及現(xiàn)實的生活。但是如果在中國的話,就算某個銀行投資虧到裸奔,也不會有人急著到銀行擠提,最多說在股票市場上少收些年終紅利而已。為什么呢?我們這時就應跳出經濟,進入政治領域。中國人相信“政府會出手的”,事實上政府也的確會出手。中國是一個政治穩(wěn)定壓倒一切的社會,所以政府不會輕易讓銀倒閉,他會注資、會出利好政策。正因為中國政府的原因,所以相關金融機構在海外的投資失敗的苦果幾乎難以傳導到中國,從而影響中國民眾的信心。
金融危機會導致相關國家人民的購買力下降,從而減少對中國產品的消費,對出口型企業(yè)是天大的事實!君不見金融危機時,不知有多少企業(yè)倒閉,東莞合俊玩具不是一樣倒了嗎?香港工業(yè)總會前幾天都說了,5.8萬的珠三角企業(yè)已有1萬多失去了聯(lián)系。似乎這一切都與金融危機有關。如果我們把所有企業(yè)倒閉的問題都歸咎于金融危機,那么我們的想法也未免太過簡單。本人認為:金融危機只是壓死中國很多企業(yè)的其中一根稻草,甚至不能算最后一根。
為什么要有這種說法?其實在金融危機出現(xiàn)之前,中國的每天都有企業(yè)在死亡。勞工成本增加在勞動合同法出來之后成了一原因;世界原材料的普遍漲價是一個原因;市場判斷錯誤也是一個原因;不專心也是一個因素。在此我們不妨看下中國的企業(yè)的不專心,東莞合俊把流動資金的幾個億拿去投資銀礦,失敗了血本無歸;美的好好的不去專心搞家電,還拿錢砸房地產,雖然沒有什么可見的損失,但是否會影響它的升級及一些無形的機會,天知道;我們的陶瓷界也是這樣,一樣東西沒搞好,就大上線擴產、跨行業(yè)經營,付出的機會成本不計數(shù)。總之,他們都把自己的命交給了運氣!
今年對眾多企業(yè)來說,是災難性因素大集結的一年,一次性承受那么多壓力,集中倒閉已是勢所難免,金融危機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而此時我們都戴著“金融危機”幾個字樣的眼鏡去看企業(yè)經營的困境,焉能不說企業(yè)倒閉是因為“金融危機”?而當我們看到每個月都有10000家企業(yè)在倒閉時,我們是否同時看到了有10000家新企業(yè)在誕生?
拯救制造業(yè),救中國經濟基礎
為什么要拯救制造業(yè)?很簡單,中國還是一個制造業(yè)大國,之所以是大國,是因為制造企業(yè)多,而且多是中小企業(yè),是他們中的企業(yè)主及中高層人員支撐著中國主要的房地產消費,是這些企業(yè)的從業(yè)人員支持了最初的乘數(shù)效應,啟動了社會的財富之源。
前段時間在與朋友談東莞娛樂業(yè)的前景問題時,我對東莞的大批企業(yè)倒閉、搬遷對娛樂業(yè)的影響表示擔擾,那兩位朋友認為我是杞人憂天,并說只要那幾家大公司不走、不倒,娛樂業(yè)不會受影響。當時我并沒再說話,我的習慣是:再有理,因為朋友關系,我是不愿有太多的爭執(zhí),點到為止就算了。事實上,東莞很多娛樂業(yè)都在向佛山、中山等地遷移。
公務員是鐵定的房地產支柱力量是不用多說的,其它的那些在制造業(yè)與終端銷售環(huán)節(jié)中間賺流通錢的企業(yè)肯定要受制造企業(yè)的影響,沒有了制業(yè)的實體貨物,中間商只能吃西北風;而在股市的經紀公司可以靠賺手續(xù)費過年,但實體經濟都不行了,你也吃西北風吧!其它服務行業(yè),消費者也沒錢了,你也吃西北風吧!
中國是制造業(yè)大國,這是最大的現(xiàn)實。他們倒了,中國也就并不多了。還想靠農業(yè)?別逗了,中國的農民根本就沒在國家的政策利好中賺什么太多錢。我們今天所面臨的經濟問題、金融危機都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民工沒工作可以回家里種田(當然現(xiàn)在的土地可以流轉是否會導致農民出轉土地后,在城市不順回到家里就等餓死就不可而知,中國的農民總是最苦的,他們風雨飄搖,只是別人積累原始財富的墊腳石),城市的無產階級們你們能靠什么活下來呢?
沒有數(shù)量眾多的中小制造業(yè)的支撐,中國的經濟局面將是極其惡劣!房市更不用說,作為下游的建陶企業(yè),我們能幸免嗎?不要說空洞的加強自我生存能力、不管他人瓦上霜之說,在經濟集體蕭條的局面下,“價格”是最大的品牌,你不想打價格戰(zhàn),就要盼望整體消費市場好起業(yè),而消費市場是以制造業(yè)為發(fā)動機。
但拯救中小制造企業(yè)的責任是用不著我們這些同處苦境的人來承擔的。政府必須有所擔當,政府一直調要向中小企業(yè)加大信貸“但問題是銀行的那些爺們只會給大企業(yè)貸,所謂”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的馬太定律給政府了一個很響的耳光。反而在政府的政策之外,很多抵押擔保公司倒是做了不少的好事,盡管他們收的利息高得離譜,但的確為中小企業(yè)提供了流動的資金與信貸,使他們得到正常的發(fā)展壯大。這些企業(yè)只是暫時的困難,只要能挺過這一關,還是大有作為!
但這些抵押擔保公司不是活雷鋒,很多不良的東西也會由他們引發(fā)。政府還是應該介入,一方面是支持,也一面也是規(guī)劃監(jiān)管,最后是政府是要真正落實向中小制造業(yè)提供信貸的政策,減低他們的運營成本。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金融危機不能成為我們的談論重點,在此我也跟下大流,說幾句沒實質意義的大話:明判市場,廣積糧少亂投資,一心一意、專業(yè)再專業(yè)。
總之,中小制造業(yè)活了,我們大家都活了!
拯救消費信心,促使財富流通增長
這是個問題是最好說的,不要用美國的消費文化來看中國就行。美國擁有世界貨幣美元的發(fā)行權,他們只需要向世界印刷鈔票就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實物,而我們到手的就是隨時會貶值的紙幣,因為美元是以美國未來的債務為基礎的,如果用黃金計算話,美國的黃金諸備根本就不足支撐它的貨幣發(fā)行量。也正因為美元的關系,所以美國人的消費文化實質是一種靠信用借錢消費的文化,而我們就是債主,一旦沒人借錢給他們,他們也就無法動彈。
但中國與美國乃至西方的消費觀念都很不同,中國人是很講究“量入為出”(總體而方)的,經濟好壞時都會多少有點積蓄。這是中國一大憂點,所以本人認為中國的消費者其實還有能力消費,只是他們更加謹慎!處于觀望狀態(tài),如何讓他們消費是當務之急。(題外話:所以政府的專家們又想了最好用的農民們,把土地開始流轉起來。我相信經濟或許會好,但對農民及國家未來的穩(wěn)定不會是件好事。農耕地是農民的最后保障,他們在城市活不下去,回到農村還可以生存。如果他們的土地流轉后,他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失去對土地的支配權,中國的農民不比美國的農民,中國農民多(強迫農專非也沒有用),他們普遍素質不高,終其一生都只能在城里獲得很少的一部分財富。)是信心問題,中國經濟太多的人為因素,就房地產而言,高掛的泡沫已令現(xiàn)在的消費者對房價不斷地懷疑。價格的不透明,及暗箱操作已折磨得消費者死去活來,他們有理由用自己的錢來投票決定未來的消費。股市的斂財行為更強化了人們對政府及經濟的制度的不信任。
消費者還有錢,但誰來保障他們把錢用出去后不會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