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賈亞芳和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王小丫、海口市副市長袁秀梅等知名女性一起榮獲“2004中國十大經(jīng)濟女性年度人物”。10個人中,賈亞芳的出身是最“卑微”的:只有她是下崗女工,而且是把涼皮變成“金條”的下崗女工。
1998年,賈亞芳下崗了。告別了每月400元工資,上下班就是聊天、喝茶的生活,39歲的她反而一身輕松。第二天,賈亞芳就騎著自行車到處找門面房,想開間自己的小餐館。在一個賣涼皮的地攤前,她與賣涼皮的人套近乎。賣涼皮的告訴她:“一碗涼皮頂多能賺4毛錢。”賈亞芳打起了涼皮的小算盤:一碗涼皮賺4毛錢,一天賣50碗就能賺20元錢,一個月賺600元。賣涼皮投入又小,一張長條桌、一個玻璃罩、幾個竹篩子、幾個盛裝油鹽醬醋的盆盆罐罐、幾十個碗和一輛三輪車就足夠了。沒和丈夫商量,賈亞芳自己跑到舊貨市場掏508元配齊了賣涼皮的全套家當。
她沒想到,第一天就賣了69元錢。掐指一算,除去40塊錢涼皮的成本、5元錢的綠豆芽、2元錢的攤位費和油鹽醬醋,最少凈賺20元錢。做生意的就得多盤算。她在西安市轉(zhuǎn)了一圈,也沒發(fā)現(xiàn)一家既蒸涼皮又賣涼皮的餐館。有了門面房,既蒸涼皮,又賣涼皮,一天賣200斤米的涼皮。一個月下來不就賺1萬多元嗎?賈亞芳的心又熱起來了她想搞個店鋪固定經(jīng)營。
賈亞芳賣涼皮攢了3000多元錢的時候,不顧家人的竭力反對,要開一個涼皮店了,然而開店不到兩個月虧損了3790元。被迫關(guān)門。賈亞芳在對陜西秦鎮(zhèn)涼皮和漢中涼皮的深入調(diào)查之后,產(chǎn)生了一個大膽的設(shè)想:把兩派涼皮的優(yōu)點綜合在一起。從此,賈亞芳起早貪黑,親自洗米、泡米、打漿、蒸制,每一個細節(jié)認真地做記錄。尤其是將米打成漿后,在燙漿之前,她總要把米漿分成好幾份,采用不同的方式蒸制,直到有人吃著這些“實驗涼皮”香不可耐時,賈亞芳決定再次租房進店經(jīng)營。
這次開店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并制了一塊“捷爾泰涼皮店”的招牌掛在門頭。過路人一看這個名字很稀奇,有人還認為是國外的涼皮,就想嘗嘗。第一個月下來,小小一碗涼皮,賈亞芳賺了1萬多元錢,第二個月的純收入將近2萬元。第三個月時,出現(xiàn)了顧客排隊等涼皮的現(xiàn)象。
“捷就是快捷,泰就是安泰、健康。捷爾泰就是讓人們以最快的速度吃上最健康好吃的涼皮。”賈亞芳解釋其店名含義。“這賣涼皮還真有大賺頭,我真忙不過來了,你干脆辭職,咱們一起干吧!”其實在賈亞芳動員之前,丈夫王云飛也早有了這個想法。半年之內(nèi),賈亞芳就賺了將近10萬元。“捷爾泰涼皮”在西安聲名鵲起。1999年,賈亞芳在陜西省工商局注冊了商標。一年后,“捷爾泰涼皮”和“捷爾泰肉夾饃”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賈亞芳從一家涼皮店發(fā)展到全國20多個省180家“捷爾泰涼皮連鎖店”,安置了2000多名下崗職工。目前,“捷爾泰涼皮”已在新加坡、加拿大成功注冊。賈亞芳和丈夫正籌劃著把中國涼皮打入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