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海底沉船中浸泡了800年的宋代瓷器會是什么樣子?昨天,《南海驚夢——“南海1號”宋代沉船遺址前期科考成果》專題展覽在北京天安門城樓后的端門大殿開展,展柜中的36件海底打撈瓷器件件色澤潤澤,令人稱奇。
從1987年8月在南海被意外發(fā)現(xiàn)、2002年原中國歷史博物館正式獲國家財政支持,對沉船開始大規(guī)模調查、發(fā)掘和打撈,“南海1號”沉船的水下考古至今已歷時20余年,打撈并保存的總成本將達3億元人民幣,其打撈出的文物價值有人估計超過千億美元。
盡管已被整體打撈出水的沉船中約有瓷器6萬多件,其中可復原器物為4500余件,但此次展覽只展出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36件。根據(jù)出水錢幣顯示,船沉沒時間大致在南宋早期。船上的瓷器匯集了當時著名的四個窯系,幾乎件件是珍品,品種超過了30種。專家鑒定,這些瓷器基本屬于南宋時期。非常幸運的是,沉船船體在較短時間就被掩埋,隔絕了器物本身被海水沖刷,所以展柜中的白瓷七瓣形折腹盤,德化窯白釉蓖劃紋蓋碗,青白釉首執(zhí)壺、罐、瓶等,都保存完整且釉面光亮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