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客戶受到惡人威脅,自己的生意也要被搶跑,王茶英再也坐不住了,她馬上往廠里打了一個電話。
王茶英:“我說你們快點過來,如果不過來,不解決這個事情的話,肯定是不行。”
正在廠里發(fā)貨的工人趙大勇恰好接到了這個電話。
工人 趙大勇:“當(dāng)時我聽到這個電話里面很吵很雜的,也聽不清楚什么事情。”
趙大勇立即和幾個人趕往西門農(nóng)貿(mào)市場?僧(dāng)他們到達市場以后,威脅客戶的那個男人不見了。
王茶英的丈夫 蔡祖明:“這樣跑掉了,明天再來威脅,我們的客戶肯定有點怕的,因為晚上又不是白天,這個長期下去,怎么行啊,生意總歸是要保證的。”
到底是什么人在威脅自己的客戶,王茶英和丈夫想了很久,最后把嫌疑人劃定在對面的那家杭州豆制品廠上。
王茶英的丈夫 蔡祖明:“直說就是要拿他的,不許拿我們的了,那肯定就是他們叫的,不可能無故對我們有這么一個梗,因為我們也沒有得罪人,所以我們的猜想就是他們叫的。”
天亮以后,王茶英和丈夫找到市場管理部門,在他們的幫助下,威脅客戶的事件終于水落石出,果真是杭州那家豆制品廠所為。盡管市場對那家豆制品廠進行了處理,但王茶英和丈夫的心里并不輕松。
王茶英的丈夫 蔡祖明:“我也去問了好幾個地方,他們說,現(xiàn)在好像開放政策了,價格也沒人管了,所以我想呢,就是不管在發(fā)展當(dāng)中,在產(chǎn)品的質(zhì)量當(dāng)中,我一定要領(lǐng)先。不好讓我這個,這么樣來欺負,我不是這么好欺負。”
同行的競爭讓王茶英受到了啟發(fā),既然市場競爭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
王茶英:“杭州市場是我們主動跟他們競爭,因為到蕭山來是他跟我們來競爭,那既然你要跟我們來競爭,我們就以質(zhì)量,以自己的品牌來跟你競爭,競爭到底。”
2000年5月,王茶英滿懷希望地將第一批豆制品從蕭山工廠運到了杭州的農(nóng)貿(mào)市場,但讓她失望的是,自己的產(chǎn)品在杭州賣不出去。
趙志軍是最早在杭州銷售王茶英產(chǎn)品的經(jīng)銷商。
員工:“有一個40歲左右的一個男的,他來買東西,他說這個是哪里的,我說這個東西是祖名的,他說祖名聽都沒聽到過,他說不要,稱都稱好了不要,不要我說這個東西,我鈔票也不要,送給你吃,去吃吃看好不好,他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