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良學歷上的最高記錄是小學五年級,在深圳,他從中巴司機做起,到現(xiàn)在他的名片頭銜是深圳市眾鑫科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公司旗下有800多名員工,電子產品廣泛出現(xiàn)在全國各大城市和美國、荷蘭、法國、俄羅斯等市常一個只念過幾年書的年輕人,完全憑借著自己的韌勁與靈氣在人才濟濟的深圳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標。陳子良從10年前的每月420元工資到現(xiàn)在企業(yè)每年有6000多萬元利潤,這是一個奇跡。但這不能用偶然和幸運一語概括。
“遲到大王”立志謀出息
說到讀書,陳子良很坦然地告訴記者,自己只念到小學畢業(yè),嚴格說只用心讀了三年書。之所以能有今天,他說這是山里人強烈渴望改變生活的不服輸所致。
1970年,對于廣東省紫金一帶山區(qū)的貧困家庭是個噩夢。也就是陳子良6歲時,一場突發(fā)的大洪水讓他小小年紀就失去了母親的關愛和庇護,父親一個勞動力要養(yǎng)活一家8口人,生活的艱辛不言而喻。
那時候,1.8元的學費在陳子良家里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因家里離學校路程1個多小時,當干完農活的他趕到學校,其他的學生都已經上完兩節(jié)課了,遲到成了他的“家常便飯”。有時怕老師責罰,他干脆立即又回家去做活。“每當看見我回家,父親的眼中就滿是淚水,臉上寫滿無奈。”回憶起兒時的種種辛酸,陳子良就禁不住有些哽咽。
為了獲得一技之長,他決心考車牌,他把自家建房子的木頭賣光,掙到的這些錢終于讓他拿了個B證。幾個月后,在親戚的接濟下,他買了輛二手“萬山”牌中巴跑紫金縣到深圳市的客運。很快,陳子良覺得有了技術,不能滿足于“糊口”。又產生了出去闖蕩謀求大出息的念頭。
4.5萬元掘出“第一桶金”
1990年,陳子良來到深圳。因為會開車,他很快成為南油集團遠東工具有限公司的司機。
因工作需要,陳子良經常送同事去辦理一些業(yè)務,后來,他對公司領導表示,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干脆讓他直接去辦理就行。這讓他得以廣交各界朋友。他經常帶客戶吃飯,留心觀察的他發(fā)現(xiàn)很多客家菜館生意很好,于是開始琢磨著自己也來做一回餐館老板。
1995年,陳子良從親戚朋友處籌集了4.5萬元在南油附近租了鐵皮房,雇請了幾名廚師和伙計,客家菜館就折騰出來了。剛一開張,生意好得廚師都快累趴了,三個月下來收回成本。陳子良第一次體會到當老板的喜怒哀樂,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