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鬼打墻?鬼迷心竅
上“第一眼印象”的當
吃了“先入為主”的虧
案子破了,但王平的心情并沒有好多少。除了那還沒有被追回來的120多萬元巨款外,更讓他揪心的是他的名聲——作為成都當地赫赫有名的古玩收藏家,這次的跟頭栽得太大了。
剛開始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滿眼血絲的王平總是回避這樣一個話題——當時怎么會看走眼。他只反復強調自己倒霉,被一群壞人騙了。用他的話說自己是“鬼打墻”了。
“當初他們拿來的那幾片碎瓷片肯定是古物,不過碎成這個樣子根本就不值什么錢了。他們拿這個給我看只是想讓我相信他們手里有貨,在這個問題上我太先入為主了。”王平說。
王平說,本來他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等待對方與自己聯(lián)系,誰知他們還真把東西拿來了。一看到那些瓷器王平就蒙了,整個人陷在興奮和喜悅中不能自拔。對方先是提供了古瓷片做樣本,又自稱“盜墓賊”,現在又拿出了東西,所有的一切都使王平相信自己這次是找到“寶藏”了。
剛開始那幾次,王平還是很謹慎的。從瓷器的質地、花紋到破碎情況和古舊程度,王平每一項都查得很細。也許是前幾次犯罪嫌疑人提供的全是出自現代巧匠手中“高仿”制品,也許是王平對自己的古玩鑒賞能力過于自信,他始終也沒看出有什么毛病來。
王平說,古玩鑒賞是門很深的學問,有人窮其一生也只能略窺門徑。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古玩鑒定的方式仍是以目鑒為主,也就是俗稱的“眼學”。“眼學”是一門經驗學,也就是憑以往的經驗積累作為判斷標準。簡單地說就是一看到古玩,頭腦中就會立即出現關于此類物件的種種資料和信息,然后將二者加以比對。這個過程非常快,有時幾乎就是一閃念,看完也就知道眼前的物件是真是假,大概值多少錢了。古玩鑒定特別重視第一眼的印象,第一眼看準了對古玩的總體估價就不會出圈,最多不過就是貴買賤賣,總不會血本無歸。
事后,王平的幾位朋友都說王平的眼其實很“賊”,一般的假貨根本騙不了他。王平曾下過苦功,很多古玩的歷史文化背景他都如數家珍,對可能出現文物的地點、條件和環(huán)境更是了如指掌。但古玩鑒定并不是只憑知識和經驗,沒有必要的技術手段做支持,一些“高仿”的贗品的確能讓行家栽跟頭。
王平拿出了一張由河南一家權威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報告,上面清楚地寫著“送檢物品中鉀、鈦、錳含量偏高,硅含量偏低,且含有鋅、鋯等新元素,與標稱年份不符。”
犯罪嫌疑人早期間提供給王平的贗品都作過舊,再加上王平“先入為主”,所以很容易就過了目鑒這一關;但再高明的仿制品也無法改變年份,可以鑒定古玩化學元素成分的儀器早就不是高科技的玩意兒了,一張分析圖譜,一紙鑒定報告足以剝下假古玩的畫皮。
第一次沒看出來有問題,以后警惕性就會越來越低。王平承認,事后他檢查過所有的假古玩,發(fā)現越靠后送來的東西作假程度越低。有些東西干脆就是糊點泥巴了事,但當時他就硬是沒看出來。犯罪嫌疑人就是利用了王平的這種“思維定式”,才一次又一次地詐騙成功。
幻想出來的古墓寶藏
忽悠出來的盜墓故事
“他們說得就跟真的一樣,你是沒聽見,要是聽了也會上當。”王平把導致他上當的第二個原因歸咎于對方的巧舌如簧。
王平說,眉山附近確實有古墓,很早以前當地就曾發(fā)現過宋元時期的墓葬群,這些已被發(fā)現的古墓大多損毀嚴重,其中多數早在幾百年前就被人洗劫一空了。但按道理來說,各地都有一些古墓能躲過歷代盜墓賊的搜索,所以當犯罪嫌疑人告訴他發(fā)現明代古墓的時候他并不覺得意外。
更具有迷惑性的是,這些犯罪嫌疑人對古墓以及盜墓經歷的描述驚人地詳細。
“他們總是說他們挖出的那個墓如何如何,比如在什么位置、朝向哪里、挖了多深,里面有什么東西,說得有鼻子有眼的。”王平說他就是被這些看似翔實的細節(jié)搞昏了頭。
有的墓是大墓套小墓,外面全是陪葬品,最里面的墓室才有尸骨;墓主的口中含有寶珠,不過整個頭顱都被玉化了,怕遭報應才沒切下來;墓中有機關,有時一個不留神,墓頂就會塌下來,前后砸傷了好幾個人;挖墓的時候用的是洛陽鏟(事實上當地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陽鏟”無用武之地),動手前還請了高人看過地勢,結果挖下去直通棺槨,一點兒都沒破壞外面的墓墻;
……
雖然全是騙人的鬼話,但在王平聽來卻是驚心動魄,真實無比。在對方不斷地忽悠下,王平越來越相信在眉山確實有一處不為人知的明代墓葬群,而且恰好被眼前這幫人挖到了。如果他真到了犯罪嫌疑人描述的那塊地方,他就會發(fā)現那里其實只是一片農田。
成都與眉山相隔不過200公里,但王平從始至終都沒想過再去一次眉山。
為“將來”錯過自救
因“貪心”越套越深
“其實有的貨一送來我就覺得有些不對勁兒,但當時我覺得前面的幾件東西全是真的,為了能拿到更多的好東西,有時候我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直到事發(fā)前,王平一直都想釣“盜墓賊”手中的大魚。
前面幾件貨不僅瞞過了王平的眼睛更吊起了他的胃口,特別是號稱價值8000萬人民幣的元青花瓷瓶到手后,他的期望值更高了。可能是覺得從王平那里賺錢容易,幾名犯罪嫌疑人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一些瓷器根本就沒經過作舊,直接糊上泥巴就送來了。對于這一點,王平不是沒發(fā)覺,他覺得對方這樣做體現的是一種“低層次的狡黠”。他們手頭暫時沒有貨,又怕失去自己這個大客戶,所以才拿一些假貨來充數。
“一個瓶子我就能賺8000萬,就算從他們那里收個把假東西也是值得的。”和那些犯罪嫌疑人相比,王平更怕失掉這個金礦。
于是奇怪的一幕出現了,買家“心甘情愿”地買假貨,賣家“心照不宣”地賣假貨,雙方本來是出于不同的目的,但最終卻意外地達成了共識——將交易進行下去。
王平承認自己當時的確是太貪心了,當時他滿腦子想得都是如何靠這批古玩一夜成為億萬富翁,畢竟,從16萬元變成8000萬元的誘惑實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