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所謂獨具“錢眼”,并非是挖空心思去尋找賺錢的門路,更非不切實際地盡作發(fā)財夢。而是留神、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說不定在下列東西中就能尋覓到值錢的寶貝。
趙銳最近是又喜又憂。工作了十來年,總算積累了三十幾萬,首付了一套大戶型。結束了三代蝸居同堂的生活,趙銳自然興奮不已,可收拾老屋的煩惱也隨之來了。
趙銳現(xiàn)在住的可是荔灣區(qū)典型的廣州老房子,也算得上是“祖屋”,從趙先生的爺爺那一代人便開始在此居祝兩層的青磚小樓房里居住著趙銳一家和趙銳的母親。雖是兩層樓,可是面積很小,二樓里那是堆滿了據(jù)聞是爺爺一代留下的物品:長凳、舊書籍、臉盆、硯臺……由于年代已舊,里面的東西不少已經(jīng)泛黃甚至有小蛀蟲活動過的痕跡。趙先生夫婦平時工作較忙,對這些舊時物品也沒什么時間打理,再說了,年輕一代對這些舊時的玩意也提不起興趣去打理。
可是,臨近要搬屋了,趙母卻時常一個人待在二樓,摩挲、端詳著那些堆在二樓里的舊物,將那些已經(jīng)爬滿蛛絲的物品一件件擦干凈,用布滿歲月痕跡的雙手在每件物品上摸了又摸。在趙母看來,這些物品上凝固了她年輕時的回憶,甚至和趙父的回憶也在這些老物品中定格著,趙母還不時喃喃著:“這個銅鏡是我和你爸結婚的時候買的,這個鐵箱子是你爺爺留下的……”趙銳知道這些舊物品中有一些東西對趙母有特別的含義,但新家也沒地方擱這東西,丟還是不丟?趙銳開始煩惱了。
趙銳有個同學小羅,在北京做古董生意。最近出差到了廣州,便到趙家拜訪他。十年沒見了,兩人談得特別投機,趙銳便提起了他家二樓那些舊物品給他帶來的煩惱,不料,小羅聽罷趙銳的話,職業(yè)的嗅覺和興趣驅使他執(zhí)意要看看這些舊玩意。
順著搖搖晃晃的舊木板樓梯,兩人來到滿地狼籍的二樓,小羅蹲下身,在雜物堆里扒來扒去,最終挑出一個盤裝的物品,左右端詳了下,掃去其表面的灰塵,突然興奮地叫道:“這可是個好東西。]看錯的話這是西洋陶瓷的主流瓷種“骨瓷”!”
趙銳接過手端詳了下,這個瓷盤是他出生的時候便有的,聽說是爺爺那代人留下來的,原本有4個,自己小時侯打碎2個,后來由于使用的次數(shù)少了,這瓷盤也慢慢地被遺忘在這雜物堆里了。
“這可是上世紀30年代的“寶燒”珍珠骨瓷了,現(xiàn)在市面價大概值2500元了。”小羅接著往雜物堆里尋“寶”。這么一搜索,還真找到不少有價值的東西,有紅木長凳,有值得考究的明代圓形硯臺,還有雕刻精制的白銅杯……這些舊物給趙銳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在小羅的指點下,趙銳將這些舊物品重新歸類,列了個清單,把對母親有紀念價值的留了下來,其他的按種類和市價作了分類,竟然有七八個有投資價值的玩意。在小羅的指點下,趙銳變賣了其中幾件,竟然換來8萬元存款!其他的小羅建議他留著,趙銳自己也覺得:“或許他們還有收藏價值,等著留給兒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