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在另一個創(chuàng)業(yè)網上轉來的文章,跟貼的竟然全是廣告,大家來看看,有什么感想。
我為什么不創(chuàng)業(yè) simon
大學畢業(yè)進入IT行業(yè)摸爬滾打五年有余了,從南方輾轉到北方,打工的生活斷斷續(xù)續(xù),拾起來稱得上快樂的日子屈指可數,扔掉的算得上痛苦的日子卻不可窮數。或許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吧,多年前豪氣干云躊躇滿懷在歲月磨礪中都化作了無窮無盡的憂思,招之即來,揮之不去。于是又平添了諸多歲月不饒人、不才明主棄的感嘆。
朋友問:”你為什么不創(chuàng)業(yè)呢?”
以史為鑒,可以明志。1905-1914年俄國內革命戰(zhàn)爭爆發(fā)、頒布了《十月宣言》,1917年列寧建立了全球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列寧及其布爾什維克認為,如果共產主義不向西方傳播,他們的事業(yè)注定要失敗,根據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他們不能想象其革命會在一個國家尤其是一個以農業(yè)為主的俄國生存并扎根,于是他們滿懷關切的注視著中歐,尤其是德國。 1918年,蘇聯沒有在德國建立蘇維埃德國,而是產生了一個德意志共和國。為什么呢,因為德國較富裕,工人階級與農民境況要比俄國好得多,無心革命。
如果說蘇聯這個形象代表著我心目中的理想,而德國這個形象就代表著我現在的境況。理想對境況說,你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你需要一次徹底的革命—放棄現在的工作,去開創(chuàng)自己的新事業(yè),那些溫和的改良--日以繼夜的自修、頻繁的跳槽只能讓你本已平淡的生活更加平庸。境況說,生命原本平凡,現在的我,雖然并不是富有家財萬貫,但也并不是窮得一無所有。我有必要放棄現在的一切,從新開始么?難道革命就一定是唯一出路,誰說量的積累就不能引起質的變化呢?或許正是這種庸懶的生活方式造成了我現在這種庸懶的得過且過的思想。創(chuàng)新、求變這些詞從幾何時在我的生活中漸行漸遠。
那么,我現在擁有什么?誠實的說,我擁有今天的專業(yè)技術和經驗確實付出了過極大的努力,而且隨著知識和經驗的增長才剛剛擺脫被動學習的尷尬局面,在向各種職位和職稱的奮斗過程中才漸漸的掌握了思路和技巧,如果說放就放,而完全忽視這些改良有可能并且必然帶來的可喜的變化,確實讓我少了一種當機立斷的果敢與決心。路漫漫其修也遠,在上下求索的蜿蜒小道中、那種忘不斷天涯路的無可奈何有時又會讓一顆平靜的心燥動不已。焦急的眼,等待歲月來改變。在等待中,一年過去了,又一年過去了,一去就是五個年頭了。
哪一種方式更適合我呢?有些人在厚積而薄發(fā)的堅忍中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事在人為也好,成事在天也罷,不能忽視的是另外一些人,仍在默默無聞的耕耘。人生猶如一個舞臺,有些人是主角,有些人是配角。做主角或配角本身也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在這個舞臺上找著適合自己位置,不能一輩子生活在他們的故事里,為他們的喜而喜,為他們的憂而憂。固守當前工作或毅然決然創(chuàng)業(yè),哪一種方式更能讓我早達目標,多少次讓我陷入了苦思中。人生的路很長,但最關鍵的卻只有幾步,看來,我走到了人生中最關鍵的那幾步了。
“我害怕改變么?”我問朋友。
朋友說,”人從來都是害怕被改變的,而害怕改變的程度相對來說要輕得多。”
“那我對目前的狀況很滿意么?”
“不會的,你的眼里充滿了焦慮和痛苦,你是在忍受。只有平庸的人才總是處于自己最滿意的狀態(tài)。”
“那我為什么還不設法改變目前這種狀況,為什么不去創(chuàng)業(yè)呢?”
“因為你怕即將的改變會給你帶來不安。你害怕失去你現在擁有的舒適的工作,同事親朋好友對你現有工作能力的認同;你害怕即將的創(chuàng)業(yè)給你的帶來的種種不適與未知的困境;你更怕創(chuàng)業(yè)失敗給你帶來精神和物質上的徹底破產。”
“那改變給我?guī)淼淖顕乐氐暮蠊麜鞘裁矗?rdquo;
“你沒能實現自我價值,受到親朋好友的鄙視,他們不再支持你,鼓勵你,你窮困潦倒。你只能重操舊業(yè),但如果成功的話,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我看到一群螞蟻越過一堵圍墻去覓食,有些螞蟻順墻而上,一些體力不支者爬到中途便掉了下來,但這并不能阻擋它們再一次的前進,于是它們又掉了下來;有些螞蟻則繞著墻底邊前進。它們誰會先到達目的地呢,我問自己,再一次陷入了深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