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撿過酒瓶子,在飯店打過工,還販過藥材。最終,他靠小小的餐巾紙走出了呂梁山區(qū),闖入了大都市上海,而且成為大上海的一名小老板。
他叫張潤勤,最早是呂梁藝校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日前,在省勞動廳駐上海辦事處主任馮志銘的聯(lián)系下,記者見到了這位敦敦實實的中年人。
最辛酸的除夕
幸福容易淡忘,而不幸則讓人刻骨銘心。
對于張潤勤來說,1998年的除夕夜已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腦海。他說:“那是我這輩子里最為辛酸的日子。”
那一天,就在張潤勤一個月來幾乎沒有賺到一分錢而氣餒的時候,他接到了第一宗較大的生意———一家飯店一下子就要了4箱餐巾紙,而且是最高檔、價格最高、利潤最大的那種。而在這之前的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張潤勤只出了一次貨。
要貨的那家飯店離張潤勤所住的北蔡鎮(zhèn)有50多公里的距離,中間還要渡過黃浦江。為了能快點把貨送到,張潤勤沒有蹬三輪,而是騎了自行車。“辛酸”就是由這輛自行車引起的。因為4箱餐巾紙重達75公斤多(每箱紙重19公斤),走了還不到一半的時候,破舊的自行車不堪重負,斷了鏈條。張潤勤心想,前面不遠的地方肯定會有修自行車的,于是就推著自行車一直往前走。可走了近半個小時還是沒見到一個修自行車的攤點。眼看著時過中午,饑腸轆轆的張潤勤急了:這可怎么辦?照這樣走下去,去了也就后半夜了。沒了轍的張潤勤決定往回返,換騎三輪車送貨。
與騎自行車相比,用三輪車拉4箱貨輕松多了,但由于路程比較遠,當(dāng)張潤勤趕到要貨的那家飯店的時候,已是晚上7時多了。終于到地兒了!張潤勤勒了勒腰帶,一口氣就把4箱貨搬到了3樓。“等結(jié)了賬下樓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在飯店里吃飯的人還真多,都是一家子一家子的,那是我第一次有了過年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