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雍正年間(1723—1735年)陶瓷器上的年款,與康熙朝相比,篆書款明顯增多,但楷書年款仍多于篆書。
雍正官窯楷書年款最為多見的是以青花料書于器物外底的“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或三行款,外圍青花雙重圓圓或雙線方框。其中六字三行雙圈款系雍正早期流行的款式,字體柔弱略草,不太規(guī)整,只有少數(shù)寫得工整有力。六字雙行雙圈或雙方框款時間略晚,字體工整秀麗,多為宋版書體正宗小楷,青花料色調(diào)大都純正,只有少數(shù)呈色深淺不—。六字青花楷款也有個別自右向左橫書于器物外壁近口沿處的。高足杯、碗上的六字青花楷款一般書于高足內(nèi)沿,壺類則多于足里邊環(huán)形排列。雍正官窯楷書年款中還有一種“雍正年制”四字青花款,多書于器物外底,四字作雙行排列,外圍雙重正方框或雙重圓圈。雍正官窯篆書年款有六字雙行或三行以及四字雙行的體式,大多無邊欄,個別的圍有雙圈,可分為青花料或金彩書寫款和鐫刻款。篆字棱角分明,筆畫剛勁有力,俗稱“鐵線篆”。鐫刻篆款多用于顏色釉瓷器上,可分為款上覆釉與不覆釉兩種形式。如窯變釉器外底的鐫刻款多覆以醬色釉汁,釉色或深或淺;青金藍釉器外底的鐫刻款或覆釉或不覆釉。花盆外底的四字鐫刻年款有的作十字形錢文排列。青花料篆書年款有六字和四字之分,六字年款多作三行排列書于器物外底,但也有較特別的,如天藍釉或青花釉 里紅茶托,款字多寫于器足里圈。四字篆書青花款除常見的四字雙行排列形式,有時還作錢文排列。青花或天藍釉四連筒瓶上的四字款,則將四字分別書于四瓶的外底。雍正琺瑯彩瓷器上的年款以“雍正年制”四字雙行圖章式藍料款最為多見,藍料色澤比康熙時淺淡,字體也比康熙時略小,筆法極其工整,款外所套雙方框邊線外粗內(nèi)細,還有極少數(shù)款外無邊欄、主要見于小酒杯上,可能由于底部空間過于狹小,無法再圍邊框。雍正琺瑯彩瓷上的青花款共有3種,第一種是“雍正年制”四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正方框,內(nèi)外框線粗細一致。第二種是“雍正御制“四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方框,此種極少見。第三種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雙線圓圈。雍正琺瑯彩器上還有一種罕見的花果間藏款,如在琺瑯彩器外底彩繪壽桃,其間寫“雍正年制”雙行紅彩楷書款。
雍正官窯瓷器也有不書年款的,有的是奉皇帝指示不書款。如《清檔。雍正記事雜錄》載:“(雍正十年)八月十五日,司庫常保持來黃地暗龍茶圓一件,傳旨著照此樣交年希堯?qū)⑻畎子缘臒煨﹣,底下不必落款?rdquo;也有宮廷指定落某種年款的,如《清檔·雍正記事雜錄》載:“〔雍正四年〕八月初八日,高足宣窯碗一件,傳旨交與年希堯照樣燒造,其碗內(nèi)款落大清雍正年制。”雍正時景德鎮(zhèn)民窯瓷器年款見有青花楷書“雍正元年監(jiān)制”、“雍正二年制”、“雍正三年谷旦”、“大清國雍正九年”、“大清雍正二年冬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