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三彩雙魚壺 高25.3厘米
收藏地:陜西省考古研究所
雙魚嬉戲成一器
此壺1992年出土于陜西省長安縣南里王村的一座唐墓中,是唐代三彩酒器中少有的模仿動物形象的肖形酒器。該壺為扁圓腹,壺體系由兩條腹部相連的鯉魚構(gòu)成,器肩部即兩魚頭頂部各有一鼻,可以穿繩系提,器口較小,被兩魚嘴共同承起。魚尾朝下為器足。整個器體除魚尾處外皆施三彩釉。此壺造型設(shè)計突破了常規(guī),巧妙地利用兩條對擁的魚構(gòu)成壺體輪廓,從側(cè)面看,是一條軀體圓渾肥碩的鯉魚正縱躍出水面,使我們聯(lián)想到鯉魚跳龍門時的一搏;從正面看,又猶如兩魚相對嬉戲,爭搶食物,生活氣息濃厚。且器形與魚體的結(jié)合自然流暢,不露半點人工雕琢之痕。
唐代的雙魚酒壺
唐代的雙魚酒壺,已見于古代文獻記載。唐人稱為雙魚榼,如詩人白居易即詩云“何如家醞雙魚榼”,《說文》說:“榼,酒器也。”《急就篇》顏注云:“榼,盛酒之器。”由此看來,上文中所提到的雙魚酒壺,也許正是這一古代文獻中所說的“雙魚榼”。
魚者“余”也
魚之所以受到我國人民的喜愛,不僅是因為魚可以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或觀賞把玩,而且還由于“魚”、“余”諧音,“魚”可暗喻富足有余,表現(xiàn)了人們對于幸福生活的無限向往。上述三彩壺雙魚相連,可能寓意“連年有余”、吉祥如意。魚生水中,每日吐納不止;酒從壺口進出,就如魚之納吐,正可應(yīng)合美酒富如江河水,任君斟酌永不盡之美好愿望。
唐代的三彩器
唐三彩是唐代最具時代特征的器物,是唐代陶瓷制作的最新工藝,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開創(chuàng)之功。唐三彩屬于低溫釉陶系統(tǒng),以其造型生動、色澤艷麗、生活氣息濃厚而聞名于世。所謂“三彩”實際上是指多種顏色,主要有紅、黃、白、綠、褐、藍、黑等色,因其以黃、綠、藍三色為主,又因創(chuàng)燒于唐代,故稱唐三彩。唐三彩造型品類繁多,既用于制作酒器,也可用于制作餐具、茶具和其他小型工藝品,如文房用具等,就連墓葬中隨葬的俑像也施三彩,有的制作極為精美,如洛陽唐墓出土的一件三彩文吏俑,就頗具藝術(shù)魅力。
這件出土于河南洛陽唐代墓葬中的三彩文吏俑,頭戴高冠,冠之正面飾以乳丁,構(gòu)成“心”形圖框,框內(nèi)雕塑一鳥,展翅欲飛。面部雍容豐滿,濃眉大眼,耳輪下垂,滿臉胡須,沉穩(wěn)中蘊含剛烈,頗有宰相之風(fēng)。身著廣袖紅袍,袍邊及袖口施翠綠和粉白色釉。雙手持笏板,拱于胸前。在河南洛陽和陜西西安一帶的唐墓中普遍出土三彩人俑像,三彩文吏俑僅是其中一種。除此之外,三彩人俑還有貴婦俑、男女侍俑、拉馬俑、武士俑、胡俑、天王俑等,均栩栩如生,千姿百態(tài),充分再現(xiàn)了唐代工匠們的雕塑藝術(sh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