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通過一系列事件來塑造良好口碑。例如在顧客發(fā)現東西丟失之前就把原物歸還;門店的經理贏了彩票把獎金分給員工,照常上班;南加州的一位店長聘請了一位有聽力障礙的人教會他如何點單并以此贏得了有聽力障礙的人群,讓他們感受到友好的氣氛等。
品牌聯盟:星巴克提升品牌的另一個戰(zhàn)略是采用品牌聯盟迅速擴大品牌優(yōu)勢,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尋找能夠提升自己品牌資產的戰(zhàn)略伙伴,拓展銷售渠道,與強勢伙伴結盟,擴充營銷網絡。
書店是同星巴克合作最為成功的公司之一。barnes&nobile曾經發(fā)起一項活動,即把書店發(fā)展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中心,這與星巴克“第三生活空間”的概念不謀而合,1993年barnes&nobile開始與星巴克合作,讓星巴克在書店里開設自己的零售業(yè)務,星巴克可吸引人流小憩而不是急于購書,而書店的人流則增加了咖啡店的銷售額。1996年,星巴克和百事可樂公司結盟為“北美咖啡伙伴”,致力于開發(fā)咖啡新飲品,行銷各地。星巴克借用了百事可樂100多萬個零售網點,而百事可樂則利用了星巴克在咖啡界的商譽,提高了產品形象。
品牌擴張:星巴克連鎖式的擴張,得益于星巴克給自己的品牌注入了價值觀,并把企業(yè)文化變成消費者能夠感受到的內容和形式。星巴克品牌擴張,一直堅持直營路線:由星巴克總部進行直接管理,統(tǒng)一領導,目的是控制品質標準。這樣每家店都由總部統(tǒng)籌管理和訓練員工,保證每家海外商店都是百分之百的美國星巴克血統(tǒng)。雖然初期投入的資本較大,但是職員的專業(yè)素質高,便于咖啡教育的推廣,并建立了同業(yè)中的最專業(yè)的形象,星巴克品牌的擴張也更加堅定有力。
關系構建:星巴克品牌資產積累
2001年年底,美國凱洛格管理學院的調查結果表明:成功的公司都用一種前后一致的、明確的多層面方式來定義和運用感情關系。星巴克崛起之謎在于添加在咖啡豆中的一種特殊的配料:人情味兒。星巴克自始至終都貫徹著這一核心價值。這種核心價值觀起源并圍繞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構建,以此來積累品牌資產;羧A德·舒爾茨相信,最強大最持久的品牌是在顧客和合伙人心中建立的。品牌說到底是一種公司內外(合伙人之間,合伙人與顧客之間)形成的一種精神聯盟和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利益共同體。
星巴克負責飲品的副總裁米歇爾·加斯說:“我們的文化以情感關系為導向,以信任為基礎,我們所說的伙伴關系涵蓋了這個詞所有的層面。這種情感關系非常有價值,應該被視為一個公司的核心資產即公司的客戶、供貨商、聯盟伙伴和員工網絡的價值。”從咖啡館到咖啡王國,星巴克證明了與客戶的良好關系和看得見的資產一樣重要。
客戶資產:星巴克一個主要的競爭戰(zhàn)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戶進行交流,特別重要的是咖啡生同客戶之間的溝通。每一個咖啡生都要接受24小時培訓——客戶服務、基本銷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識、咖啡的制作技巧?Х壬枘軌蝾A感客戶的需求,在耐心解釋咖啡的不同口感、香味的時候,大膽地進行眼神接觸。星巴克也通過征求客戶的意見,加強客戶關系。每個星期總部的項目領導人都當眾宣讀客戶意見反饋卡。
員工資產:星巴克要打造的不僅是一家為顧客創(chuàng)造新體驗的公司,更是一家高度重視員工情感與員工價值的公司。霍華德·舒爾茨將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企業(yè)與員工之間的“伙伴關系”。他說:“如果說有一種令我在星巴克感到最自豪的成就,那就是我們在公司工作的員工中間建立起的這種信任和自信的關系。”
在星巴克,員工不叫“合伙人”。1991年,星巴克開始實施“咖啡豆股票”,這是面向全體員工的股票期權方案。其思路是:使每個員工都持股,都成為公司的合伙人,這樣就把每個員工與公司的總體業(yè)績聯系起來,無論是ce0,還是任何一位合伙人,都采取同樣的工作態(tài)度。20世紀90年代中期,星巴克的員工跳槽率僅為60%,遠遠低于快餐行業(yè)鐘點工的140%到300%的跳槽率。
供貨商資產:星巴克的關系模式也往供應鏈上游延伸到供貨商們,包括咖啡種植園的農場、面包廠、紙杯加工廠等。星巴克對供應商的挑選、評估等程序相當嚴格,星巴克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來開發(fā)供應商,能夠力保與供應商保持長期穩(wěn)定關系,這樣一可節(jié)約轉換成本,二可避免供應商調整給業(yè)務帶來的沖擊。副總裁johnyamin說:“失去一個供應商就像失去我們的員工——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和資金培訓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