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青花瓷當推三代(即康熙、雍正、乾。┳顬榻艹觯迦,又以康熙青花瓷最為著名!短昭拧防镎f:“雍、乾兩朝之青花,蓋遠不逮康窯,然則青花一類,康青雖不及明青之濃美者,亦可以獨步本朝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說:“硬彩、青花,均以康熙為極軌。”
康熙青花瓷胎質(zhì)潔白,質(zhì)地細膩,所罩之釉的色調(diào)呈淺藍色或淡青色。康熙早期的青花瓷釉層薄,一些盤和瓶的底部施釉差不多呈干枯狀態(tài),或有縮釉點,這是鑒定的一個特征。由于這種類似玻璃釉的釉層較薄,形成明亮的白色背景,青花容易被襯托的色真鮮美?滴踔衅冢嗷òl(fā)色掌握得很準,往往呈現(xiàn)出純藍色,明亮爽目,鮮艷濃翠,成為康熙最為出名的青花色。
康熙青花是繼明永樂、宣德、成化青花之后又一個青花瓷的輝煌時期?滴跚嗷ㄇ喾治迳嬌剿伎梢燥@出層次,這自然是受到國畫的影響。國畫歷來有墨分五色之說,僅僅以含水多少,就可描繪出層次豐富、具有立體感的山水人物。將國畫這種技法運用到瓷器上來,康熙朝功不可沒。正因為有如此特點,康熙青花才得以“獨步本朝”。
康熙青花瓷制作時常留有手指印的紋樣,這是康熙青花鑒定的又一個特征。在紋飾上,盛行冰梅紋,山水畫習慣用“斧批皴”技法。
這時期出現(xiàn)了一些用象征手法和紋章圖案來代替書寫的款式,成了一個時代標志,常見的有玉兔子、半月形、靈芝、喬葉、梅花,雖然大部分出自民窯,但相當部分質(zhì)量甚高。
雖說康熙青花成就高于雍正、乾隆時期,但雍正、乾隆青花同樣名貴,只是與康青比較,沒有康青那么容易辨識罷了。
雍正青花瓷青花發(fā)色比康青更純正一些,畫意也更精細,常常不像手工描繪,而像印刷所致;但細看,卻能見手工這種描繪的筆觸,這種似是而非的效果,極具欣賞價值。清三代官窯特別是雍正、乾隆兩朝,畫意通常在細節(jié)上做文章。比如一片葉子,有深淺變化,層次感強,陰陽不同,顯出動感,而仿品做不到這一點。因此有時只要對比細節(jié),就能立判真贗。放大鏡下氣泡有大小,但澤躁刺眼。
再看清乾隆青花瓷器,造型十分工整,花紋精細極致,對稱極致,技法老練,一看便知是宮廷大手筆所為。白釉底色略含青,為乾隆的典型色,純正厚實,沉郁幽靚。放大鏡下見氣泡疏朗,大小不一,釉面玉質(zhì)感強?梢娨患囆g(shù)品的形成,光有金錢的投入、較高的機械化程度,是不行的,更需要藝術(shù)家的修養(yǎng)以及責任心。
雍正、乾隆青花瓷較難區(qū)別。雍正青花采用的浙江上等青料,加工精細,因而呈色純真幽靜,淡雅勻稱,有暈散現(xiàn)象。紋飾上已少見康熙時的人物故事,而多見傳統(tǒng)紋飾,如花卉、花鳥、龍鳳。乾隆初期的青花瓷與雍正沒有多少區(qū)別,之后乾隆青花暈散現(xiàn)象漸漸不見了,青花發(fā)色也顯得更為亮麗一些。從器形上說,前者可能略顯輕盈,后者在裝飾上更為繁復(fù)一些。雍正、乾隆瓷器的表面大都有橘皮紋,底部圈足皆呈糯米粉感的泥鰍背狀。
目前清三代高仿品不少,鑒定時一定要多種要素齊上,如有一個要素不對就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