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后期,顧景舟開始創(chuàng)作設(shè)計紫砂提梁壺,并不斷創(chuàng)新,精心修改,終于成功,最后把它定名為“提璧壺”。1992年國家郵電部發(fā)行一套四枚的紫砂郵票,三枚為古代傳器,惟一一件現(xiàn)代作品就是顧景舟的提璧壺。
提璧壺氣勢雄渾,色澤古雅,給人一種恬靜的美感。其外輪廓造型以微曲線組成,給人的視覺效果輕松而休閑。通過觀賞和把玩,能夠達到怡目養(yǎng)神、舒展身心的效果。提璧壺的蓋面如一枚古雅的玉璧,壺嘴與提梁比例適度,既考慮形式上的貫氣,又注重實用時的順勢。在細部處理上更是獨具匠心。為了襯托壺體的氣魄,在制壺過程中使用的云肩線特別薄,而且又特別窄。蓋鈕微妙的線面變化,由提梁形成的虛度空間與壺體產(chǎn)生的虛實對比,增加了整體的藝術(shù)效果。
遠觀其壺,能夠給人一種海市蜃樓的感覺。壺口用一道云肩抽線和壺身分隔。壺身的基本形態(tài)為古玉璧形狀,寓變化于壺身之中。作者利用自己的想象,把從兩個側(cè)面看上去方正的璧形變成向里微凹的曲面。壺身底部利用外圓式的收攏方式,給人的感覺穩(wěn)固而又牢靠。底部圈足支點縮小,托起壺身,壺底為玉璧底,顯得壺身豐滿活潑。壺流從底部弧線順勢延伸,修長微曲。實際上壺流這么一個看似簡單的修長中的微曲是制壺過程中的最難之處。一把好壺的精髓之處就在于它的壺嘴,行家通常稱之為流。因為壺嘴決定一把壺的出水速度、聲音、水柱的長短形狀、水花的濺起,這一點顧景舟在提璧壺中做得非常到位。
該壺簡練勁挺的提梁凌空而起,虛實相間而又曲直剛?cè),極具匠心。整體輪廓端莊嚴謹,比例和諧勻稱,虛實節(jié)奏協(xié)調(diào),線面簡潔明快,其制作一絲不茍,寓俏麗于剛健之中。既有形式上的貫氣,又兼實用上的理趣。文力度凝重,格調(diào)清新,風韻別致,在材質(zhì)、工藝、內(nèi)涵、形體上都達到了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