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顏色釉陶瓷文化4大特征 五顏六色、璀璨多姿的顏色釉陶瓷,凝聚著中國古代陶瓷工匠的聰明才智,或熱烈、或奔放、或沉穩(wěn)、或雅靜,體現(xiàn)出土和火的藝術的真諦。漫長的歷史歲月滄桑積淀于繽紛的色彩之中,唐代多彩;宋代理性;元代輝煌;明清華麗。象大樹的年輪一樣,述說著歷史上發(fā)生過的一切,揭示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涵。尤其是元、明、清顏色釉陶瓷,不但色彩斑斕,而且成為中國陶瓷的主流品種之一,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容更加豐富。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大特征。 一、濃厚的宗教觀念 廣義的宗教觀念,包括對自然和先祖的崇拜祭祀行為,從遠古時代即已盛行。歷代皇朝還規(guī)定了祭祀的禮儀制度,其中包括祭器。明代洪武二年,朱元璋就下令:今后“凡祭器皆用瓷”,自此,陶瓷祭器就成為明清兩代官窯的主要品種,燒造數(shù)量巨大,作工十分精細。明清皇家祭祀十分頻繁,所祀內容有:圜丘、方澤、宗廟、社稷、朝日、夕月、先農;太歲、星辰、風云、雷雨、岳震、海瀆、山川;歷代帝王、先師、旗纛、司中、司命、司民、司祿、壽星等。其中土地、宗廟、社稷、山川為天子親祀,其余遣官祭告。各種祭祀活動及不同的位置中,需配用不同的顏色釉陶瓷。如天壇正位用青色;地壇正位用黃色;朝日壇用紅色;夕月壇用月白色;先農壇、天神壇、太歲壇正位用白色等。 許多顏色釉的名稱,也與祭祀相關。如有名的“霽紅”,其本意應為“祭紅”,清藍浦《景德鎮(zhèn)陶錄》論述頗詳:“霽紅也,肆考紀明廠窯作祭紅,沈陽唐公記今廠器作霽紅,而陶俗皆做濟紅,其實祭紅為是。蓋宣窯造此,初為祭效日壇用也,唐窯紀霽紅,由宣窯霽青推寫耳。”由此可知,霽紅原為祭紅,是唐英將其改寫為“霽紅”的。“霽”與“祭”同音,只是前者更能顯示文采而已。“霽藍”、“霽青”等名,在紛雜的文獻中也常稱“祭藍”、“祭青”,均與宗教祭祀相關。 二、森嚴的等級制度 至高無上的皇權和嚴格的等級制度,也決定著顏色釉陶瓷的生產(chǎn)和使用。明清兩代官窯生產(chǎn)的顏色釉瓷器,民窯不許生產(chǎn),如果違犯此規(guī),嚴重者殺頭!睹饔⒆趯嶄洝肪硪涣挥涊d,正統(tǒng)十一年(1446年)時下令:“禁江西饒州府私造黃、紫、紅、綠、青、藍、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遲處死,籍其家貲,丁男充軍邊衛(wèi),知而不以告者,連坐。”如此嚴酷的法律,保證了皇家對顏色釉瓷器的壟斷,提高了官窯顏色釉瓷器的身價,也限制了民窯顏色釉瓷器的發(fā)展。 在皇宮中,顏色釉瓷器的使用,也有嚴格的等級之分。清《國朝宮史》卷十七記載: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黃釉器;皇貴妃用黃釉白里器;貴妃用黃地綠龍器;嬪妃用藍底黃龍器;貴人用綠地紫龍器;常在用綠地紅龍器。由此可知顏色釉的使用,在等級上是多么森嚴。官窯嚴格控制著顏色釉瓷器的生產(chǎn),為防治技術外傳,甚至連殘次品都送往京城處理。乾隆八年(1743年),唐英曾奏“請定次色瓷器變價之例以杜民窯冒濫折”,建議黃釉及五爪龍瓷器的殘次品,押運京城處理。乾隆朱批:“黃器如所請行。五爪龍者,外邊常有,仍照原議行。”殘次品押運京城,雖然在經(jīng)濟上有些浪費,但卻保證了皇家對黃釉器的壟斷。 以上可以看出森嚴的等級制度對顏色釉瓷器的影響,一方面是限制了它向民間發(fā)展,另一方面由于皇帝的嚴格要求,促使顏色釉瓷器經(jīng)過精工細作,使產(chǎn)品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三、精湛的制瓷工藝 均勻純正釉色的燒成,除釉料配方和燒成等因素外,施釉工藝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根據(jù)不同的造型和釉色品種,元代以后景德鎮(zhèn)陶工發(fā)明了多種施釉方法,如一般的碗、盤用蘸釉法,大件器物用澆釉法,方器則用筆榻法。為保證釉色均勻,一般顏色釉多用吹釉法,宣德及康熙的灑藍、嘉靖的回青、康熙的豇豆紅等,其特殊的裝飾效果,均與吹釉法相關。清人龔鉽詩贊曰 看他吹釉似吹簫, 小管蒙紗蘸不澆。 坯上周遮無滲漏, 此中元氣要人調。 古代陶工用的吹管,是當代噴槍的前身。二者的作用完全相同,能保證釉料均勻地附于器物外壁之上,燒成勻凈的釉色。各種施釉工藝均有特殊功能,它們是顏色釉的工藝基礎,也是精湛的制瓷工藝的具體表現(xiàn)之一。 顏色釉有高溫、中溫和低溫之分,色釉品種至雍正時,已達數(shù)十種之多。但決定顏色釉的呈色劑卻只有銅、鐵、鈷、錳、鈦、銻、金等幾種金屬氧化物,尤其是前三種,是中國傳統(tǒng)釉色的主要呈色劑。同一種金屬氧化物,利用溫度和焰性改變其分子結構,可燒出不同的色釉品種。如氧化銅在氧化焰中可燒成綠色,如果在還原焰中可燒成紅色。而鐵的氧化物,在還原焰中可燒成青綠色,在氧化焰中可燒成黃色或醬色。如果提高氧化鐵的含量,再配上鈷、錳等金屬氧化物,更可燒成黑色。這其中的奧妙,取決于釉料配方的調整和燒成技術的純熟程度。古代勤勞智慧的陶工,在實踐中準確地掌握了各種釉料的變化,得心應手地調制出各種釉料配方,純熟自如地駕馭了燒成技術,創(chuàng)造出數(shù)十種色彩繽紛的顏色釉。這種精湛的制瓷工藝,至今仍令世人嘆為觀止。 四、富于觀賞的審美情趣 顏色釉瓷器色彩繽紛,五顏六色的色彩變化能使人從中品味出深沉的文化內涵,后人一向推重宋瓷,而宋瓷的主流就是單一的顏色釉瓷,五大名窯均以釉色取勝。元、明、清顏色釉瓷更顯示出高雅的審美情趣,其主要表現(xiàn)有以下三條: 1、巧妙地利用缺陷,反丑為美 釉面的裂紋、斑點等,本都是燒成的缺陷,但經(jīng)陶工之手,反丑為美,均能成為極富裝飾性的特殊顏色釉品種。如哥窯的大小開片,本是因釉的收縮率大于胎的收縮率而出現(xiàn)的一種嚴重缺陷,但陶工巧妙地應用這種缺陷,使之形成各種有規(guī)律的大小紋片,妙趣橫生,耐人尋味。明清仿哥窯產(chǎn)品很多,直接繼承了這種傳統(tǒng)。再如清雍正時出現(xiàn)的窯變花釉,本是仿鈞釉不成功時,釉面出現(xiàn)的人工難以控制的窯變現(xiàn)象,但陶工善于取勢,順其自然流淌,反而創(chuàng)出變化萬千的窯變花釉的新品種。再如豇豆紅釉的綠斑點,廠官釉的黃斑點,均是燒成時出現(xiàn)的缺陷,但陶工將其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反增加了釉色的韻律變化,令人回味無窮。 2、 均勻中的變化 均勻純正是顏色釉的基本要求,但中國傳統(tǒng)顏色釉追求的卻是均勻純正中的變化,以自然的工藝變化,增添顏色釉的韻律和節(jié)奏感。如宣德紅釉棱形洗(圖 ),外壁施均勻純正的紅釉,但口沿及棱角處卻露出胎體本色的潔白色,十分整齊規(guī)整,俗稱為“燈草口”、“出筋”,紅白分明,對比強烈,使均勻純正的釉色給人一種富有韻律的美感。再如雍正青釉魚簍罐(圖 ),外壁施用粉青色釉,呈色均勻穩(wěn)定,但仿魚簍的弦紋卻使釉色產(chǎn)生了一種節(jié)奏感。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均可說明中國傳統(tǒng)顏色釉在完成均勻純正的基本要求后,追求均勻中的變化,向更高的層次發(fā)展。 3、 釉色與造型的統(tǒng)一 不同的釉色,配用相適應的造型,方能充分體現(xiàn)釉色本身的美感。元、明、清顏色釉產(chǎn)品十分重視釉色與造型的統(tǒng)一。如高溫銅紅釉有霽紅、郎窯紅和豇豆紅之分,其特征分別為沉穩(wěn)、奔放、素雅。傳世品中沉穩(wěn)的霽紅釉多與大小適中的瓶、壺、爐、洗等結合;濃艷奔放的郎窯紅則多與大件的瓶、罐等相結合;素雅柔潤的豇豆紅則與小巧的瓶、洗、盒、水丞等文具相結合。再如窯變花釉,色澤濃烈,傳世品中多為大、中件的陳設用瓷。而胭脂紅釉色澤淡雅柔和,傳世品中均為小件的碗、盤、瓶等等。總之,色彩豐富的顏色釉,與相適應的造型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顏色釉的天然麗質,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顏色釉高雅的審美情趣。 綜合以上所述,可以看出顏色釉斑斕的色彩中,極富觀賞情趣,使人引發(fā)高雅的審美體驗,領悟到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這就是顏色釉陶瓷受人喜愛的根本原因,也是它能成為中國陶瓷主流產(chǎn)品之一的關鍵所在。 |